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秋天哈啾 抗鼻過敏3大營養食物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華人健康網)2012-10-26  17:06

秋天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淪為過敏兒,不時拿著衛生紙擤鼻涕,還有人為止皮膚癢,雙手不斷扒來扒去,當場成為「餛飩」和「螃蟹」的代言人。其實,秋季鼻子容易過敏,往往是因身體免疫力、抵抗力不足所致,營養師建議,適度補充魚油、乳酸菌和維他命C,這3種營養素或食物,適度補充,可以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減少鼻過敏發作的機率。


鮭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每天攝取量約2公克,可以抑制身體發炎反應,降低過敏機率。(攝影/張雅雯)
【深海魚油】

過敏是一種身體的發炎現象,根據研究,深海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轉化為EPADHA,能抑制免疫發炎激素的濃度,減緩體內發炎反應,進而幫助調節生理機能、增強體力,預防病菌侵襲或身體適應不及所出現的過敏反應。

民眾補充魚油時,可直接選擇保健食品,不過,台中光田醫院營養師林淑雯提醒,每天攝取量應以2公克為限,超量可能會凝血功能異常,傷口出血量大、難以癒合。或者,選擇新鮮的鮭魚、鱈魚或鯖魚等深海魚,烹飪時以清蒸或燒烤方式保護油脂特性,避免高溫油炸或油炸而使油脂變質。

【乳酸菌】

近年來,國人常喝優酪乳改善腸道微生物的平衡,促進體力,維持身體健康。其實,優酪乳中所含的乳酸菌,如常見的LG33、龍根菌等菌種,不僅可以維持腸黏膜的完整性,幫助消化,調整體質,還能促進某些細胞激素分泌,降低人體IgE免疫抗體的數量,減少對過敏原的吸收。

對於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乳酸菌產品,林淑雯營養師提醒,無論產品是液態或粉末狀,首先需注意是否有「健康食品」標示,再依據各產品的建議,攝取足夠的營養量。

【維他命C

維他命C是人體常見的營養素,缺乏時也會誘發過敏、發炎反應。其實,維他命C可以具有抗組織胺、抗氧化的作用,能緩解口乾舌躁,化痰去咳,改善肺部和呼吸道功能,減少過敏性鼻炎的發生機率。

為了保健食品之外,一般人也可從蘋果、水梨、木瓜、洋蔥、菠菜、蘿蔔、花椰菜等蔬果中攝取足夠的維他性C。不過,若對特定食物過敏的人,則需避免或減少攝食,改由其他食物替代。

資料來源 鉅亨網



大家來做行動天使
心中有愛馬上行動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純素食主義是否讓人更健康?




20127月的一項蓋洛普(Gallup)民意調查顯示﹐5%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是素食主義者﹐而自認為是純素食主義者──不吃一切肉類和奶製品的人──的人口比例為2%

這些人是不是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

2006年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中﹐聲稱自己經常吃紅色肉類和奶製品的人數比現在多很多:兩次調查的比例分別為60%71%

當然﹐那並不一定證明吃肉類和奶製品有好處:良好的健康就跟良好的判斷力一樣﹐並不總是掌握在大多數人手裡的。

沒人硬說應該要求美國人吃肉或奶製品──或者西蘭花。對於很多人來說﹐飲食的選擇歸根結底是方便程度、習慣和口味上的問題。

不過﹐不管你現在喜歡吃什麼﹐深入探究一下能將爭議辯明的問題對健康是有好處的。實際上﹐比取悅味蕾更緊要的東西顯然還有很多。

在這個話題上﹐科學界有何說法?下面是兩名科學家的看法。

T. 科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是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營養科學名譽教授、《中國研究》(The China Study)一書的合著者。他認為絕對素食比含肉類和奶製品的飲食更健康。斯托爾斯(Storrs)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營養科學教授南希•羅德里格斯(Nancy Rodriguez)則說﹐飲食平衡包括攝入主要食物群中的每種類型﹐作為平衡飲食的一部分﹐吃一些肉類和奶製品對健康是有利的。

正方:少吃動物蛋白

T.科林•坎貝爾撰文

我是在牛奶場長大的﹐過去幹的活就是擠牛奶﹐直到50年前我進入康奈爾大學動物學系開始我的博士研究。肉奶製品就是我每天的食物﹐我很喜歡吃。
當初我開始實施關於營養物質對癌症和其它疾病的影響這一課題的實驗研究項目時﹐我認為多吃肉、奶、蛋有利於健康。但最後﹐我們的證據對一些我最珍視的看法和做法提出了質疑。

我們發表在頂級同行評審期刊上的研究發現與那些將肉和奶視為健康飲食成分的觀點相左:真正健康的是不怎麼或者完全沒添加油、糖或鹽的全天然植物性食品。

由於這些發現﹐我的飲食習慣改變了﹐我家人的飲食習慣也改變了。那麼﹐這個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如此影響的證據到底是什麼呢?

在對人類群體的研究中﹐心臟病和某些癌症的患病率與動物性蛋白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在報告中通常稱為總脂肪攝入(total fat consumption)。動物性蛋白質不是引起這些疾病的唯一原因﹐但它是多種在肉類和奶製品中含量很高、在植物性食品中含量很低的營養產生同步效應的生物標誌物。

特洛伊木馬

歷史上﹐人們認為肉類和奶製品於健康有益主要是因為人們認為它們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不過這其中暗藏著一個特洛伊木馬。

例如﹐70多年前﹐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會大量增加膽固醇量和早期心臟病發病率﹐後來的人體實驗也證實了這一發現。值得注意的是﹐酪蛋白的屬性通常與其他動物蛋白是息息相關的﹐在19401950年代期間所做的動物實驗研究中﹐人們發現酪蛋白會加速癌症的發展。

酪蛋白實際上是現已發現的最“有相關性的”化學致癌物質﹐動物在攝入接近正常量的酪蛋白時都會產生致癌作用──與環境化學致癌物明顯不同﹐在實驗室中檢驗環境化學致癌物時是要強喂給實驗室動物超過正常攝入量幾百甚至幾千倍的量的。在我的實驗室﹐我們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證明實驗動物在攝入過量的蛋白質時酪蛋白會有明顯的刺激癌症發展的作用。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70多年前建議的蛋白質需求量為卡路里總攝入量的大約10%

與我意見相左的人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認為含肉類和奶製品的飲食﹐是給予身體所需營養物質以及健康水平卡路里的最有效的途徑。其實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諸多其它基本營養物質(比如抗氧化物和復合糖)的含量也比肉類和奶製品高得多。

進食蛋白質含量高的動物性食品會因為過量的蛋白質攝入以及其它營養物質的失衡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它類似病症的危險。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針對某些特定人群發出的增加攝入蛋白質和鐵的建議來自於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眾所周知﹐美國農業部早就對肉奶製品行業言聽計從了。

奶製品行業很早就開始宣傳這樣的說法:奶和奶製品可以增進骨骼健康──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據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透露﹐現在大量的有力證據顯示﹐奶製品攝入量越高﹐患骨折和骨質疏鬆症的幾率就越大。

緩解疼痛
當我們停止進食肉類和奶製品食物時﹐一些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就會出現﹐證明食用這類食品會有什麼後果。越來越多的人在不吃奶製品之後不再有身體上的疼痛(關節痛、偏頭痛、心臟性疼痛)。改吃少含或不含鹽、糖和脂肪的全天然植物性食品對健康會帶來出其不意的好處。這種飲食習慣對現有的70%-80%的有症狀疾病可以起到預防甚至逆轉的作用﹐對那些遵從這種飲食習慣的人來說﹐醫療保健方面的花銷也可以節省70%-80%

這種治療效果涉及面廣﹐見效特別快(幾天到幾週)﹐而且經常可以救人一命。動物性食品、加工食品或者藥物治療都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相形之下﹐與全天然植物性食品保證並維持的較低血壓相比而言﹐任何證明低脂或脫脂奶製品可以降低血壓的證據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依據科學證據和我自己的感覺﹐我深信自己在改吃全天然植物性食品之後身體更好了。

反方:這是個平衡問題

南希•羅德里格斯撰文

多年來﹐大量科學研究都證明了這樣的觀點:健康營養首先要有平衡的飲食結構﹐其中基本的食物群包括水果、蔬菜、穀物、蛋白質和奶製品。
每一個食物群都為我們提供健康必需的營養物質。專家們一致認為﹐在考慮接受素食主義或純素食主義生活方式時需要記住的最重要一點是﹐因為不吃肉類和奶製品而失去的必需營養物質需要從其它食品中獲取。

停止食用肉類和奶製品的人面臨著無法從食物中獲得足量的鈣、維生素D、蛋白質、維生素B12、鋅和鐵的風險──這些都是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品的營養物質。

那麼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鈣和維生素D缺乏會危害骨骼結構﹐缺鋅會妨礙兒童發育﹐B12和鐵有助於紅血球的生成﹐紅血球負責向全身輸送氧分。蛋白質對增強和保持肌肉力量、保證大腦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動物蛋白為我們提供了人體自身無法製造的所有必需的氨基酸。

卡路里效率

將奶製品和肉類納入平衡的飲食當中是獲取必需營養物質同時又不攝入過量卡路里的重要途徑──對於我們這個體重超重卻又營養不良的民族來說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需要考量的點。比如﹐在我們的飲食中﹐每天平均食用的奶製品為我們提供的鈣和維生素D佔了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以上。一份三盎司的牛肉所含的熱量還不到正常一天飲食所攝入的2000卡路里熱量的10%﹐而它裡面所含的10種必需營養物質卻提供了超過10%的每日營養攝入量。

與普遍看法正好相反的是﹐美國人並沒有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根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所(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的數據﹐從1970年到2008年﹐美國人每日卡路里攝入的增加量中﹐面粉和穀類貢獻了200卡路里﹐而肉、蛋和堅果類食品只有19卡路里的增量。

《膳食指南》(The Dietary Guidelines﹐美國政府發佈的營養科學建議﹐每五年編輯發行一次)已經提到﹐一些美國人需要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對於某些特定人群﹐攝入足量的鐵和維生素B12(兩種營養在瘦肉里都有)十分重要。《膳食指南》里的建議都是以有據可循的同行評審的科學文獻為依托的﹐通盤考量整體的研究﹐而不是僅僅以一項單一研究為依據。

純素食主義的支持者對動物蛋白在人體健康方面的作用持消極悲觀的態度。然而那些被分離出來做成粉末狀的酪蛋白對老鼠所產生的影響並不能告訴我們大家習慣飲用的奶產品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擴展到所有“動物性營養物質”﹐它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酪蛋白是奶汁中發現的眾多蛋白質之一﹐它的營養質量在全世界都得到承認。

動物蛋白導致癌症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和其它主要衛生組織都強調﹐食品和營養物質的作用需要在全面考慮日常飲食的基礎之上來加以考量。諸多來源的研究表明﹐其它一些因素在降低癌症風險方面比食用或者避免食用單一品種食物重要得多﹐比如﹐不吸煙、飲酒適量、保持健康體重以及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有科學證據顯示﹐作為平衡飲食的一部分﹐低脂肪或者脫脂的奶製品以及瘦肉可以對健康產生降低血壓等具體的好處。無糖奶和無糖奶製品以及脫脂、低脂和減脂產品隨處都有。牛肉中最受歡迎的很多都是瘦肉﹐包括上腰肉、里脊肉、T骨牛排和95成瘦的絞碎牛肉。

鈣的問題

最後﹐與對方言論相反的是﹐營養界和科學界對奶製品在強化骨骼方面的作用早就確定無疑了。這不僅僅是依據《膳食指南》。數十項隨機的、受控的臨床試驗──做研究的黃金標準──已經證明﹐鈣和奶製品有助於強健骨骼。這些試驗遠勝於任何觀察性研究。觀察性研究由於其設計本身的緣故﹐無法證明放棄肉類和奶製品與隨後的健康狀況改善之間有因果關係。

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公共衛生組織都鼓勵每天食用奶製品﹐以增進健康﹐幫助預防疾
病。我們所有人與不同的食物都有情感上和文化上的關聯。很多人對於吃什麼、吃多少以及為什麼吃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瞭解一下營養背後的科學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用最好的方式去犒勞自己和這個世界。


資料來源 華爾街日報



大家來做行動天使
行善不必等待 只要有心
馬上行動 實現你心中的愛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介紹 癌症不是病




作者:安德烈.莫瑞茲
出版社:原水
ISBN9789867069986


癌症不會讓人生病,是人的生病引發了癌症!

終止奮戰!你需要看待癌症的另類觀點!

如何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從「癌症受害者」轉變成「健康創造者」?
治療癌症不必以毀滅細胞為代價,而是要移除癌症過度成長的原因!
癌症不是對你身體的攻擊,相反的,這個「致命的疾病」是身體為了拯救你的生命,所做出最後的、孤注一擲的努力。除非我們改變我們對癌症本質的觀念,否則它將會持續地威脅我們的生命。

如果癌症是身體企圖自我毀滅的結果,那麼為何身體允許它存在?比起竭盡精力去對抗癌症,身體是否能以自然驅力自我修復?主要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有癌症,而是你如何看待癌症!你必須知道:
不當的生活型態、虐待自己的身心靈,才會形成癌細胞。

持續的壓力與壓抑、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導致消化功能失常,促成癌細胞生長。

把癌症當成疾病來治療,而不移除癌症的成因,只會製造出更多副作用。
藉由把有毒廢棄物從消化道、結締組織、血液和淋巴管中排除,就能停止癌細胞生長。

配合畫夜節奏,每天八至九小時完全處在黑暗中的睡眠,能讓荷爾蒙分泌正常、細胞充滿健康活力。

陽光是多種癌症及慢性病最佳的自然療方,一週至少三次、一次至少十五分鐘接觸陽光。

永遠記住,癌細胞仍是你體內的細胞。以更多的愛及熱情,謝謝癌細胞為了你的生存而努力。一旦癌細胞感受到被接納,它就能回復成健康、正常的細胞。

§ 名人推薦 §

全書遣詞用語,淺顯易讀,擅長將深奧醫理,透過深入淺出的基調,藉譬喻、佐實例,呈現豐的科學論述、多彩的人文觀察,更不時點出生活中許多被人忽略的觀察點,把癌症的另一種面貌,描述得淋漓盡致,實為難得的癌症科普書。
─────────無著健康之道推廣中心創辦人:姜淑惠醫師

這是一本幫助大家遠離癌症,甚至從癌症狀況裡恢復的超重量級著作。徹底打破一般人對癌細胞的錯誤認知與恐懼,更描述出了癌症存活者(survivors)痊癒的機轉與路徑。我會將它列入A+級的必讀教材。
─────────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梅襄陽醫師

§ 目錄 §
前 言 勿掉入治療癌症的陷阱
第一章 癌症不是病
第二章 癌症的物理成因
第三章 揭開癌症的神祕面紗
第四章 身體的行動智慧
第五章 其他主要的癌症風險
第六章 自我療癒須知

§ 精選節錄 §

推薦序 癌的另一個新面向

─────────無著健康之道推廣中心創辦人:姜淑惠醫師

根據統計資料,全球約有一千五百萬人罹患癌症。在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位新癌友,一年為治癌耗費健保給付約為四百億。在美國,西元一九○○年,癌症發生率為八千分之一,二○○八年已逼近二分之一,也就是終其一生,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罹患癌症,意指百年來成長四百倍。

雖然全世界投入數十年的癌症研究,但至今尚無絕對有效的治癌方法。為什麼?事實上,人類對癌症的實相認知,猶如群盲摸象,各說各話,各執己見。雖有燃眉之急,卻苦無對策。

既然這輩子與癌相逢的機會有如擲銅板般,那麼面對癌症時如何能更有把握?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充足者。依循《內經》「上醫治未病」的防癌策略,無疑是最為明智的健康保險。累積對癌症正確認知與見解,是防癌第一步,準備功夫下得愈深,機會當然愈高。

在資訊爆炸時代,各種訊息在網路四處流竄,能穿透過濾無法勝數的無用雜訊,不被光怪陸離的邪知邪見誤導,更能為廣大閱讀者作眼目,誠為優質的出版業者獨到與具慧處。能以抉擇眼,汰除糟粕,擇選珍寶,這是我樂於推薦本書的動力之一。

其次,本書作者窮畢生三十多年行醫經驗,凝結為一句箴言:「癌症不是病:而是一種存活的機制」,我懷著無比好奇心與隨喜心,先睹為快。
全書遣詞用語,淺顯易讀,擅長將深奧醫理,透過深入淺出的基調,藉譬喻、佐實例,呈現豐的科學論述、多彩的人文觀察,更不時點出生活中許多被人忽略的觀察點,把癌症的另一種面貌,描述得淋漓盡致,實為難得的癌症科普書。

「癌症不是病」,而是身體所能掌控的最後一著,且最為孤注一擲的生存機制。癌症絕對不是身體要自我毀滅的徵兆。它為了執行保護心腦等重要器官的救亡圖存計畫,委身為癌細胞以便誘引致命的致癌物質,遠離淋巴液及血液,進而保護生命重要器官。

曾幾何時,這個窮凶惡極的癌症,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大貴人。
曾經何時,不斷反覆提出警訊,不厭其煩的嚴師,竟遭到無以名狀的冤枉。

地球是方?還是圓?不也曾爭論不休數百年之久嗎?
癌症是病?癌症不是病?消滅癌症或善待癌症?與癌共存或與癌俱焚?在真理實相未全面昭然之前,或可容許有不同的觀點與聲音。

內文一 要治療還是對抗癌症?

喬治一年前因癌症失去了一顆腎臟。在進行手術後,醫生們給他一張「健康清單」(意指他的身體變健康了)。他們用了眾所周知的「我們把它全部清乾淨了」(we got it all)來告知喬治,這句話對喬治而言意義重大。畢竟,他的整顆腎臟已經跟著腫瘤一起被清除了。然而數月之後,他的第二顆腎臟也開始布滿癌細胞,而他們所能給他的唯一「合理的」忠告,就是要他妥善處理後事。

很幸運地,喬治還活得好好的。由於完全違反了醫生對他的死亡宣判,喬治覺得一定還有其他事可做,至少可讓他多活幾個月。在針對他的癌症原因做處置的三個星期後,其癌細胞縮小成一個很小的微粒,且當他在六個月後再度到那家德國醫院進行大型檢查,竟然完全找不到癌細胞了。十五年後,喬治仍然享受著良好的健康狀態,腎臟也沒有失去任何功能的現象。

傳統醫學並不鼓勵病人期望他們的癌症會自然消失,醫生想要避免給他們一個「不切實」的希望。無論是否有希望,都不能有所謂錯誤或虛假的希望。未來並非既定事實,世上的任何人均無法能完全正確地預測待會兒或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一個人或許可以預測最可能發生的事,但這些都無法有確切地保證。

我只有鼓勵並引導喬治注意造成及促使癌細胞生長的各種可能因素。之後,他的身體開始自然地會關注到其他細節,包括緩解症狀,在這個案例中,引發癌症的原因不再出現。

喬治的癌症能獲得緩解,並不是因為去治療一個可怕且自我持續的疾病所獲得的結果,也不是個奇蹟。它僅是一個讓身體回復到最自然及正常平衡狀態的簡單步驟,喬治就這樣輕易地終止了其身體必須為生命奮戰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他透過對生命中包括身體在內的所有面向負責,而治癒了自己。我們從喬治的經歷學到一件事,唯有停止戰鬥才能獲的真正的療癒,如我們所看到的,戰鬥會妨礙真正的治療。

§ 作者簡介 §

安德烈.莫瑞茲 Andreas Moritz

是一位阿育吠陀按摩(印度傳統醫學)、虹膜學(透過對眼睛的觀察及診斷,探知人體健康狀況)、指壓按摩、及震頻能量醫學的開業醫1954年出生於德國西南部,自小面對很多嚴重疾病,迫使他學習食療、營養及各種自然療法。

20歲時,完成虹膜學及飲食學的訓練。1981年,開始在印度學習阿育吠陀醫學,1991年在紐西蘭取得開業醫師資格。莫瑞茲不滿足於只針對疾病的症狀來治療,而是盡全力去了解並治療引發疾病的各種成因。這種全面的方法,讓他成功地治癒很多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

在他周遊各國期間,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地區及國家的重要政府官員都曾向他提出健康諮詢,他也舉行了多場關於健康、身心醫療方面的演講。他也曾在健康網站curezone.com上主持一個免費的健康討論區:「請教安德烈莫瑞茲」。目前定居於美國。


資料來源 UHO健康網



幫你實現夢想的事業
遠離藥物傷害 最尖端科技的健康新事業
Mobile : 0936 190 400 薛無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讓癌細胞睡著的食物?




有此一說:

請問醫師們這封mail的內容與觀念是正確的嗎?謝謝

下午參加了一場小型國際研討會,其中有一位目前在美國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 Curable?" (癌症是否能治癒?)為題,分享了他對癌細胞生長動力學的研究結果。

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 metastasis(轉移)。原生癌並不會讓病人死亡,然而一旦癌細胞轉移,它們在其它組織器官內的興風作浪就讓病人逐漸(或是很快速)的走向死亡。

但是,為什麼有些癌細胞已轉移的病人卻未繼續惡化? 日本曾解剖研究了幾十位無病痛往生的 90-103歲老人,發現他們每一位體內都有不少的癌細胞。但是,為什麼他們的癌細胞沒有造成身體的病痛?

戴博士和幾位癌症研究學者發現,癌細胞在活躍一段時間後會進入「休眠期」,休眠一段時間後又再度活躍,興風作浪。「休眠期」越長,病人能存活的時間就 越長,甚至不發生令人害怕的「轉移」。

現在醫學界積極的在研究拖延癌細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藥物和飲食。「有效預防細胞癌化」那篇中提到的幾種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細胞內訊息傳導(signal transduction)的路徑來讓癌細胞進入 「休眠期」。

所以我把它們再次列出,請大家多吃含有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讓身體內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多睡覺。

1. 咖哩的重要成份「薑黃」(抗癌成份是「薑黃素」)

2. 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 薑(抗癌成份是「薑油」)

4. 綠茶(抗癌成份是「兒茶素」)

5. 大豆(抗癌成份是「異黃酮」)

6. 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紅素」)

7. 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蘆醇」)

8. 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 高麗菜(抗癌成份是「indole」)

10. 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KingNet婦女腫瘤醫師回答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梁宏華醫師

抗癌或致癌的成分, 除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科學實証證明之外, 「劑量」及「頻次」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所以這些抗癌成分, 除了經科學實驗證實之外, 每天的需要量也十分重要, 比如說假使一天的需要量, 得要100公斤的某種蔬菜才能提煉純化得到, 那樣假使不以科學方法萃取, 一般人無論怎麼努力, 都無法達到有效劑量

台北醫學大學 附設醫院; 雙和醫院 乳房外科 梁宏華醫師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全優健康名館 陳艷雯藥師

大致上所指的一些抗癌食品的有效成份可歸類為:1.提升免疫系統類產品:如菇類產品。
2.抗氧化類產品:而以上食物皆可歸類為
抗氧化.抗自由基類食品。
目前日本有一火紅產品"活性氫水素膠囊"將身體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與"活性氫"結合變成無害的水。對抗自由基的機制方式更直接。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以上所提只能說這只是抗癌機制的方法其中之一,日本人曾對數種中藥藥方劑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四物湯,補中益氣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溫清飲,十全大補湯等來研究癌症抗轉移作用,結果發現四物湯,八珍湯,溫清飲,十全大補湯有不錯的效果.特別的是這些方劑都有四物湯的組成,故而推測四物湯可能具有癌症抗轉移作用.

但也考慮若非在西醫放療或化療控制癌細胞的情況之下,使用四物組成的方劑也是有一定的風險,因癌細胞可能藉由補血而大量攝取到營養,故較適宜在放療或化療後做輔助療法,除可可以減輕化療的傷害,恢復骨髓造血功能外也可到上述的抗轉移作用。

資料來源 King Net



幫你實現夢想的事業
遠離藥物傷害 最尖端科技的健康新事業
Mobile : 0936 190 400 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