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健康祕訣 喝水

水進去體內的溫度決定壽命》

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

口渴!
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

趕緊喝一口水,看完要來一大杯,平日不待口渴就要喝!

養成好習慣。
睡前一杯温開水..
起床一杯溫開水..更佳!

本文作者:F·巴特曼 博士🎓

🎓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

💧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

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心臟病和中風: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介紹喝水的方法:

💧(1)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 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

💧儘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2)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

💧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

💧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

💧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

💧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

💧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

💧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

🏥🚑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

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

~~~~~~~~~~~~~~

💧人們把0℃的水倒進37℃的胃裡,可小便卻是熱的,是人體的溫37℃。

是誰把0℃的冰水轉化成37℃的尿液呢?

😎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後受不了,就從「腎」裡面抽調精華(元氣)轉成熱能來給它煮成37℃,所以老抽調精華就把你的腎給調虛了。

🍦🍧老愛冰水,一定腎虛,影響記憶力,還會使你晚年坐輪椅,骨頭壞......

💝送給愛喝冰水的你!

送進去體內的溫度決定著你的壽命。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遠離癌症和致癌的食物


咖哩、辣椒、薑等發熱的食物讓身體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睡覺*

一場國際研討會, 其中一位目前在美國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 Curable? (癌症是否能治愈 ?) 為題,分享了他對癌細胞生長動力學的研究結果。 *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 metastasis(轉移)。*

原生癌並不會讓病人死亡,而一旦癌細胞轉移,在其它組織器官內興風作浪就讓病人逐漸 (或快速) 的走向死亡。但為什麼有些癌細胞已轉移的病人卻未繼續惡化 ?
日本曾解剖研究幾十位無病痛而自然往生的 90-103歲 老人,發現他們每一位體內都有不少癌細胞。但為什麼他們的癌細胞沒有造成身體的病痛 ?

戴博士和幾位癌症研究學者發現,癌細胞在活躍一段時間後會進入「休眠期」,休眠一段時間後又再度活躍,興風作浪。「休眠期」越長病人能存活的時間就越長,甚至不發生令人害怕的「轉移」。

現在醫學界積極的在研究拖延癌細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藥物和飲食。「有效地預防細胞癌化」那篇論文提到幾種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細胞內訊息傳導,(Signal Transduction) 的路徑讓癌細胞進入「休眠期」, 請大家多吃含有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讓身體內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多睡覺。

1. 咖哩(抗癌成份是薑黃素)
2. 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 薑(抗癌成份是薑黃素)
4. 綠茶(抗癌成份是兒茶素)
5. 大豆(抗癌成份是異黃酮)
6. 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紅素)
7. 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蘆醇)
8. 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 高麗菜(抗癌成份是 Indole 吲哚)
10.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十大恐怖美食......*
當心!癌症是吃出來的

1. 漢堡薯條+可樂
2. 排骨飯+珍奶
3. 鍋貼+豆漿
4. 焗烤義大利麵+酥皮濃湯
5. 韓式炸雞+啤酒
6. 炒飯+貢丸湯
7. 拉麵+霜淇淋
8. 滷肉飯+魚丸湯
9. 紅燒牛肉麵+酸菜
10.炸肉圓+關東煮

中研院努力了10年才完成的排毒最強的食物…依序
*發佈日期:2017年08月10日*

1. 地瓜 
2. 綠豆
3. 燕麥 
4. 薏仁
5. 小米 
6. 糙米
7. 紅豆 
8. 胡蘿蔔
9. 山藥 
10. 牛蒡
11. 蘆筍 
12. 洋蔥
13. 蓮藕 
14. 白蘿蔔
15. 山茼蒿 (裂葉茼蒿)
16. 地瓜葉 
17. 蘿蔔葉
18. 川七 
19. 優格
20. 醋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防失智,對腦有益的食物

防失智, 增強記憶力, 不用吃藥, 可以用食療, 他推薦要吃4種食物 :

1, 番茄煮熟防失智。

2, 蘋果增強記憶力。

3, 黑巧克力活化腦神經細胞 。

4, 南瓜能抑制阿茲海默症 。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三個半分鐘和三個半小時

三個半分鐘 三個半小時
​     ​
一位醫師看到施寄青死亡的新聞後,對大家的提醒 [三個半分鐘 三個半小時]  救人無數
醫生經常強調:「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三個半分鐘』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減少命之徒死亡!

​   ​
很多人白天還好好的,晚上就死了,常聽到有人會說,昨天我還見過他,怎麼就死了呢?
原因是,夜晚起床上廁所,下床太快了,突然間腦缺血。
​   ​
何謂三個半分鐘?
因為我們在遙控心電圖監測時,發現好多人白天心電圖正常,但晚上老是心肌缺血,提前收縮,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突然想起床,起身起得猛了些,一下子血壓過低,導致腦缺血心臟停跳了。
​    ​
醫生就提出了三個半分鐘:
1. 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
2. 坐起來後再坐半分鐘
3. 兩條腿垂在床沿又再等半分鐘。
經過這三個半分鐘,不用花一分錢,腦不會缺血,心臟不會驟停,減少不必要的瘁死(突然死亡),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腦中風。
​    ​
有一次我演講結束,有位老人大哭,我問他:『你哭什麼呢?』
他非常傷心地說:『唉!我兩年前一個夜晚上廁所,就因起床快了些,起身猛了一點,突然頭暈,結果第二天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八個月,背上還長了褥瘡。
我要是早知道三個半分鐘,我就不至於受八個月的苦。』 □
​     ​
三個半小時,就是:
1.早上起來運動半個小時,打打太極拳、跑跑步(但不要超過三公里),或者進行其他運動,但因人而異運動需適量。 
2.中午睡半小時(這是人生理時鐘需要),上班精力特別充沛。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睡眠,因為晚上老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
3.晚上6時至7時慢步行走半小時,可減少心肌梗塞,高血壓發病率。
40歲以上的人都該看看!並請廣為推廣!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尿與心肌梗塞

尿與心肌梗塞

值得老同學、老朋友們花兩分鐘看看
美國醫生說:夜尿與心,腦梗問題
因為夜尿,所以就很怕喝水,殊不知這種睡前不喝水,半夜爬起來尿尿又不喝水,却是導致老年人清晨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其實,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的問題,夜尿是因為老年人心臟功能老化衰竭,右心房回吸來自下半身的血液能力變差所導致...

白天的時候,我們都處於立着的姿势,血液會往下流,心臟不好,回心血量不足,下半身的壓力會變大,於是老年人白天會有下半身水腫的現象,
等到入夜平躺睡覺的時候,下半身的壓力解除,大量囤積在組織裡面的水份就回到血液裡面來。

水太多,腎臟就開始努力的把水釋出,排至膀胱,引起夜尿, 所以一般平躺入睡後大概三四個小時就會起來上第一次廁所,上完之後,血液中的水份仍然不斷增加,於是又過了3個小時後又會上第二次廁所....

那為何這是導致腦梗塞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呢?
因為經過兩三次排尿後,血液中的水份已經大量減少,加上冬天人體透過呼吸散失水分速度很快,於是血液開始變的黏稠,
睡覺的時候由於人體基礎代謝低,心率相對變慢, 於是黏稠的血液加上緩慢的血流速度,血管狭窄處就容易堵塞了....

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幾乎都是在清晨五六點的時候發生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的重要原因,最嚴重的情况就是睡著死亡。

第一個要告訴大家的是: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而是心臟老化的問題 。
第二個要告訴大家的是:睡前一定要喝點温開水,半夜起來尿尿之後一定要再喝點温開水,不要怕夜尿,因為不喝水可能會奪走你的性命 。

第三個要告訴大家的是:平時一定要多運動多鍛煉,讓心臟的功能得到加强,人體不是機器, 機器常用會磨損,人體却剛好相反,常用會變強壯....
平時一定要拒絕吃不健康的食物,尤其是高澱粉類及油炸煎烤物。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給你們的老年朋友。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久坐,縮短壽命!

別久坐,站起來!
健康GRETCHEN REYNOLDS2017915 紐約時報

一項研究發現,即便有鍛煉身體的習慣,坐在椅子上太長時間也會導致壽命縮短,該研究使用客觀的度量辦法尋找中老年人久坐與死亡之間的關聯。
好消息是,研究還表明,我們或許可以採取措施降低自身面臨的風險:每隔半小時左右就站起來走走。

時至今日,我們大多數人幾乎一定聽說過,一整天坐在那裡不動彈不利於健康。此前的很多流行病學研究都表明,人們每天坐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得各種各樣的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他們還面臨著更高的過早死亡的風險。
以往的科學研究表明,一般來說,不論人們是否鍛煉,久坐和糟糕的健康狀況之間都存在這種關聯。

但此類研究大多要靠人去回憶自己的某一天是如何度過的,而我們關於這些事情的記憶往往非常不可靠。這類研究還常常聚焦於一個人每天總共坐多長時間。一些科學家已經在想,坐的規律——每次坐多長時間,何時站起來走動以及站起來走動的頻率——是否也會影響健康。他們還希望澄清坐對我們的影響是否與性別、種族或體重有關。

因此,於本週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這項新研究中,來自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以及其他很多機構的科學家選擇了一個詳盡的數據庫,裡面有數萬名年齡在45歲或以上的白人和非裔美國男女的既有健康信息,這些人都參與過一項關於中風風險的研究。
參加者進行了一系列健康測試,其中約8000人還佩戴速度計一週,以追蹤他們的日常活動。

速度計測量的當然是佩戴者坐、鍛煉或以其他方式運動的時間和頻率。它們無法限制你花多長時間癱在沙發上一集接一集地觀看《我為喜劇狂》(30 Rock)
科學家提取了佩戴速度計組的記錄。

然後,他們依據每人每天坐幾小時,每次會持續不間斷地坐多長時間——10分鐘?30分鐘?60分鐘?更多?——以及如果鍛煉的話會花多長時間(主要是散步),將這些參與者分成不同的小組。

最後,他們將這些記錄與死亡登記數據對照,研究佩戴速度計並完成其他健康測試的參加者在大約四年之內的死亡情況。
即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也有人死去。在所有年齡段的參加者中,大約有5%的人在這段隨訪期內死亡。(科學家放棄了測試一年內死亡者的數據,因為他們可能患有潛在疾病,令他們更加疲勞,所以他們經常坐著)。

科學家們發現,久坐和死亡率之間有很強的統計學相關性。根據速度計數據,每天坐著時間最長的男性和女性死亡風險最高,特別是如果每次持續坐著的時間經常超過30分鐘。該風險不受年齡、種族、性別或體重影響。
就算定期鍛煉,這一風險也幾乎沒有降低。

但有趣的是,如果坐著的時間經常被打斷,早死的風險確實會出現下降。和持續坐著的時間通常不超過30分鐘的人相比,久坐時間更長的人死亡率更高,即便每天坐著的總時間相同。

領導這項新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行為醫學副教授基思·迪亞茲(Keith Diaz)說:實質上,數據表明,「每天坐著的總時間,」以及這些時間是由「每次持續多久的身體靜止狀態」構成,都會對壽命有影響。

研究結果還表明,如果你每天必須花費大部分時間坐在椅子上,那麼每隔30分鐘左右活動一下,就有可能減輕一切可能的長期有害影響,他說,關於人們應當少坐多動的建議本來是很模糊的,這一發現增加了它在科學上的份量。

然而,這只是一項相關性研究,不能證明久坐會損害健康,只能證明二者之間存在關係。它使用的死亡資料是把所有原因都包括在內的,其中可能包括車禍或其他不太可能受久坐影響的事故。迪亞茲還說,速度計尚無法區分坐姿和站立,所以在這個研究中,久坐的「間隔期」都是指走動,而不僅僅是站起來。

在未來的隨機實驗中,迪亞茲和他的同事們希望能夠更好地分析,為了減少久坐的風險,人們需要間隔多長時間起來活動一次,需要活動多久,以及站立是否有效,還是必須行走才可以。

在此期間,請考慮在手機或電腦上設置半小時一次的提醒,告訴你現在最好起來活動一下。你可以試著利用這段起來休息的時間做一點想做的事——喝杯咖啡,去打印機那裡拿東西,或者只是到房間另一頭與一個同事面對面地交談。


翻譯:晉其角、李瓊

人類2成死因 和飲食習慣有關

人類2成死因 和飲食習慣有關
 2017-09-16  自由時報

〔編譯魏國金/法新社巴黎十四日電〕吸引兩千五百名全球專家投入的多項研究發現,去年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女性為七十五.三歲,男性近七十歲。儘管人類越來越長壽,但令人驚訝的是,研究顯示,全球每五個死亡案例中,就有一件與不佳的飲食習慣有關,當中,健康食物攝取過低是主要致死危險因子。

刊登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的六篇研究,以多個角度研究人類壽命和致死原因。研究發現,日本人平均餘命為八十三.九歲,中非共和國的公民若活過五十歲就屬不易,壽命最高與最低國家間,落差超過三十年。此外,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與飲食習慣有關,當中的兩種極端分別是營養不良與有錢人的不健康飲食。

心臟病是最大殺手 造成近千萬人死亡
研究也發現,去年近四分之三的死亡是由非傳染性疾病引起,當中,心臟病是單一最大殺手,去年造成九百五十萬人死亡,十年來,其致死率增加近二十%。

去年因衝突或恐怖主義造成的死亡,主要在北非與中東,超過十五萬人,比十年前暴增一四○%。去年在窮國中,因水與食物污染造成的腹瀉,導致逾一百六十萬人喪生,有兩百四十萬人死於可預防或可治療的肺部感染。另有多達兩百萬的產婦與新生兒死於粗糙的健康照護。

愛滋病與肺結核去年各奪走逾一百萬條生命,瘧疾則造成七十萬人死亡,與過去十年相較,這些傳染性疾病的致死趨勢下滑。不過,病毒性肝炎不在此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其去年造成一百三十四萬人死亡,比二○○○年,增加二十二%。

在非傳染性疾病方面,生活型態有關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去年造成一百四十萬人死亡,十年來增加逾三十%。癌症導致的死亡也在攀升中,去年造成近九百萬人死亡,十年來增加逾十七%,其中以肺癌居首。而抽菸去年奪走七一○萬條人命。

研究也發現,全球約七分之一人口(十一億人),有心理健康與藥物濫用問題。重度憂鬱症在全球一百九十五國中,僅有四國不是排名在十大死因之列。去年,全球受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折磨的人口站上兩百六十萬人,十年來攀升四十%。酒精與毒品去年造成三百二十萬人喪生,其中包括八萬六千件肇於鴉片類藥物。去年死亡人數近五千五百萬人,出生人數為一.二九億人,致使去年全球人口增加七千四百萬人。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蔓越莓無助泌尿道感染


吃蔓越莓防泌尿道感染 醫:只是吃心安

中央通訊社
發布時間 : 2017年9月1日 AM 11點46分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日電)不少人吃蔓越莓防泌尿道感染,醫師王世鋒今天說,研究顯示,有沒有吃蔓越莓,泌尿道感染風險無異。營養師崔岑亘也說,不用花錢買不確定功效的蔓越莓保健品。

國泰綜合醫院醫訊「蔓越莓能改善泌尿道感染的迷思」一文中提到,泌尿道感染是泌尿道受細菌、黴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其中大腸桿菌是造成泌尿道染最常見的病原體。單純的泌尿道感染,是指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若是感染向上蔓延,會併發腎盂腎炎。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崔岑亘表示,許多人喜歡吃蔓越莓產品,如蔓越莓乾、蔓越莓汁甚至蔓越莓膠囊,認為蔓越莓有前花青素,對大腸桿菌有抗沾黏作用,可防止大腸桿菌黏附在尿道上皮細胞,使致病菌能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

不過,崔岑亘說,有國外研究以居住在21個不同安養機構的928名年長者為研究對象,將他們分成低風險及高風險(有插導尿管、糖尿病或去年曾發生泌尿道感染)兩組。一組吃蔓越莓膠囊,另一組吃安慰劑。結果不論是低風險組或是高風險組,兩者泌尿道感染發生率沒有差異。

另外,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西元2016年發表的研究結果,以居住在安養機構的185名65歲以上年長者研究對象,介入1年結果顯示,不論服用蔓越莓膠囊或是服用安慰劑的組別,出現菌尿症和膿尿症的情形也沒有差別。

崔岑亘表示,有些研究顯示服用蔓越莓膠囊對泌尿道有保護作用,那些研究通常會要求受試者在服用蔓越莓膠囊時,喝較多的水。可見增加每日飲水量,才是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必要條件。蔓越莓膠囊能預防泌尿道感染的證據不足,消費者不需要再為了預防感染,花大錢購買這種不確定功效的蔓越莓膠囊。

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世鋒表示,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少喝水」、「憋尿」、「排尿少」。台灣夏季悶熱,民眾會陰部可能因潮濕悶熱環境容易產生微生物,萬一細菌不小心跑進去泌尿道,沒有跟著尿液排出,就會有感染風險,且女性因泌尿道結構,感染發生風險比男性高。

王世鋒說,多喝水、不要憋尿,保持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感染的關鍵,蔓越莓等保養品「只是吃心安」。但如果民眾白開水喝太多喝不下,以蔓越莓加味也無妨,多補充水分是重點。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女生必讀 甲狀腺癌

女生ㄧ定要看:甲狀腺癌
 
上週三,奧茲醫生在一個婦女節目中演講現今增長最快的女性癌病;『甲狀腺癌』。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節目,奧茲醫生說這個在女性癌病中增長最快速的甲狀腺癌,可能跟病人在照牙科的X光片和乳房X光檢查有關。

奧茲醫生指出,當牙醫幫您的牙齒照X片時,那個X機設備配有一個活動兜罩,可以舉起和包裹在你的脖子上,保護甲狀腺,但是許多牙醫懶得去使用它。此外,還有一種叫做『甲狀腺護罩』為病人在做乳房X光檢查時用,但很多時都沒有使用。

很巧合,我昨天去醫院做每年乳房X光健康檢查。
我問照X光的技師:“有沒有『甲狀腺護罩』”技術員說:“有,只是一直放在抽屜裡,不經常使用。”
 
我問為什麼,技術員答:“我不知道。病人要問才會用”。
如果我沒有看過奧茲醫生這個節目,我怎麼懂得去問?雖然照X光檢查牙齒和乳房,只需要幾秒到幾分鐘,但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下前方,呈盾牌狀或盔甲狀,X光的輻射很容易影響到『甲狀腺』。

以後記得;每當要照X光檢查牙齒和乳房,記得提出要用『甲狀腺護罩』圍在脖子上。
我們要把這信息傳遞給我們的女兒,侄女,母親和我們所有的女性朋友。

丈夫要告訴你的妻子!

身心健康要訣

飯前香蕉百病消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什麼是養生


白天損耗,晚上修復❗

白天是放電,晚上睡覺是充電,晚上只充了50% 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50% 哪來的,就得從五臟借。

五臟在古書中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體的精華,精華就是身體儲存的營養素.

如果我們總是借,總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體就垮了…  所以年輕的時候什麼感覺都沒有,一到四五十歲病就全來了。

所以養生就是養命 。

養生不能馬上讓你年輕10 歲,而是10 年後,你周圍的人都老了10歲,而你還是今天的樣子。

養生不能馬上讓你的病痊癒,而是10 年後,你身邊的人或許都已離去,而你還是今天的樣子。

養生不能馬上讓你發財致富,而是10 年後,身邊的人都為治病破產到處借錢的時候,你衣食無憂、逍遙自在。

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中的現實!
健康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我們為什麼要補充營養素?


1、震驚美國國會,席捲全世界的新發現-〝微量元素〞操控21世紀全人類的健康--美國第74次國會咨文:礦物質元質的需要(參議院第264號官方文件)。

從權威的研究中,我們得知一個很不好的消息,那就是99%的美國人缺乏上述礦物質元素,而只要嚴重缺乏這些重要礦物質元素之某種就會造成疾病。當所需之任何礦物質元素發生不平衡或顯著缺乏峙,將造成病苦甚至縮短生命。(連美國都如此,何況是其他國家,再度證實健康就是平衡的真理)

我們都知道維生素是營養不可或缺的,是維持身體細胞正常功能所必須的。任何維生素缺乏時會引起身體的異常及疾病。然而,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缺少維生素,體內乃可利用礦物質元素,但是,缺少礦物質元素,維生素則完全失去作用。

2、所有疾病追根究底都可以歸結於「缺乏微量元素」--兩屆諾貝爾獎得主Dr.Linus Pauling【沒有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與酵素無法作用,細胞代謝將趨於異常,生命只有逐漸脆弱與幻滅】。

1999年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Dr.Gunter Blobe1(美國營養學會會長)指出:現在的土壤貧瘠,又受到化學物質如:農藥、除草劑、酸雨……等的污染,因此所有植物已失去原有的養份,動物吃了這些植物,牠們的肉、奶、蛋也不可能有原來的養份,在這種情形下,即使營養師懂得食物搭配,也無法吃出健康。因為土壤中各種生物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受到破壞,而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健康。

微量元素之父B'eres "By right of the last word"所謂「最後的忠告」意即:現代人只有補充人體嚴重缺乏的微量元素,才能達到真正的「營養均衡」,否則營養不均,機能失衡,永遠無法健康。因為「健康就是平衡」。

3、微量元素與常見疾病之關係
       1986年「人體微量元素研究國際協會」在美國加州
      成立。經10年的臨床,在生化、營養及醫學配合下,證明
      微量元素缺乏會造成下列病變:

*   貧血、體弱多病
*   生育及發育遲緩
*   免疫機能不足、抵抗力差
*   致病及致癌機率提高
*   心臟血管疾病
*   精神系統異常
*   先生性異常,包括畸形胎
*   孟凱氏症肌肉無力
*   葡萄糖代謝異常
*   生殖系統之病變

4、礦物質缺乏對人體的影響
*  身體各系統功能失調。
*  身體無法吸收養份和排除毒素。
*  細胞無法正常分裂,產生早衰老化現象。
*  新陳代謝無法正常進行。
*  體內電解質和pH值無法平衡。
*  缺乏任何一種礦物質,都會影響其他相關礦物質的吸收
    和運作。
*  中樞神經訊息無法正確傳導,影響精力、腦力及情緒的
    平衡。
*  影響橫紋肌的收縮功能,導致動作遲緩或偏差。
*  影響心肌的收縮功能,導致心臟血管的收縮和腸胃的蠕動
    失調,病痛由此而生。
*  免疫系統訊息無法正確傳導造成免疫功能失調,形成各類
    免疫功能失調的疾病。

5、礦物質對人體主要功能有
Ø   活化人體細胞。在礦物質完全均衡的狀態下,可以提升
     身體的生化作用,避免因老化所引起的各類病痛。
Ø   為構成堅硬組織的主要成份,例如:骨骼、牙齒等包括
      了大部分的鈣、和鎂等礦物質。
Ø   維持循環系統,血壓和酸鹼值的均衡,並能調節滲透壓,
      控制細胞內外水分的平衡。
Ø   促進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
Ø   為構成柔軟組織的必要成份,例如:肌肉、和神經內含
      有多量的鉀。
Ø   神經系統需靠礦物質來傳達各種訊息和指令,以控制肌肉
      收縮、促進神經對激的正常反應。
Ø   調節生理機能,體液中的礦物質可以促進新代謝,清除
      體內毒素和廢物。
Ø   輔助酵素、腺體賀爾蒙和維生素的形成。

6、文明愈進步,礦物質愈缺乏
由於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已喪失原始應有的養份,再加上環境污染、飲食作習不當等惡質條件,現今的人類慢性疾病和癌症的發生率已經比十年前平均提高40-50%。雖然不能將患病率升高完全歸咎於礦物質的缺乏,但是兩者之間確實有密切的關聯性--當人體內礦物質降低時,疾病發生率就會提高。
美國醫學研究曾做過一份「慢性疾病與礦物質含量」的抽樣報告,以「每一千名病患」為單位,就缺乏礦物質鉻、鎂、鉀、銅、硒的心臟病罹患率而言,由西元1980年平均75.4人提高至1994年平均89.47人;其次,缺乏銅、鐵、硒、鎂、鋅的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則在14年間提升約50%:再者,因為缺乏鈣、鎂、氟、銅而產生骨骼畸形的患病率也提升約47%  。

7、愈精緻的食物愈缺乏微量礦物質
礦物質因為食品過份加工而流失,愈精緻的食物愈缺乏微量礦物質,以現代加工及精煉食品的方式,棄除了大部份人體保健所需之基本礦物質。

8、食用天然食物健康嗎?
現代的食物因環境因素、土壤破壞、提早採收與精緻加工烹調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素大量流失。
菠菜100克中所含維生素C之量:
1950年→150毫克
1963年→100毫克
1982年→ 63毫克
1994年→ 13毫克
(資料來源:日本食品標準成分)
在1914年,一顆種植在美國的蘋果能提供近一半人體所需之鐵質,而在1992年,您必須吃24顆蘋果,以獲得同等量的鐵質。
資料來源:Lindlahr:1914;USDA,1963nhe 1997

9、現代人礦物質嚴重缺乏的原因
u  偏食或是快速減輕體重,造成營養不良。
u  長期酗酒、頻尿、飲用大量的可樂、咖啡等飲料。
u  腸胃道吸收不良。
u  長期使用缺乏礦物質的注射液來供應營養。
u  長期服用藥物,例如,鐵的吸收會受到抗酸劑或四環素的影響。
u  經常使用利尿劑或氫氧化鋁抗酸片,體內的鎂及鋅都會大量流失。
u  工作壓力過重。
u  水質污染,無法取得均衡的礦物質。
u  土壤貧瘠,礦物質含量少,致使農作物未能具備完整充份的礦物質。
u  為便利運輸,農作物未成熟即提早採收,因而未能完全吸收到土壤中的養份。
u  飼養家禽和家畜的過程中,使用過量抗生素及荷爾蒙,影響肉類本身所含營養素的品質,並且更加重肉類的污染。
u  礦物質的相互抑制作用,食用不均衡的礦物質,導致體內某些礦物質流失。

10、預防文明病,從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開始
諾貝爾獎得主Dr. Llnus Pauling指出:「人類所有的疾病,均可源自於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缺乏。」田此可知,在糖尿病、癌症、愛滋病及各種心血管疾病橫行的時代,攝取足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將是您確保健康,預防文明病的最後防線!

11、最重要的生命要素-礦物質微量元素
礦物質微量元素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最重要的營養素,負責酵素與荷爾蒙的合成,進而催化與調節細胞的生化代謝作用,包括神經傳導、肌肉運動、合成骨骼牙齒、體液的酸鹼平衡,以及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與分解。如果長期缺乏,不但會造成生理機能衰退與新陳代謝失調,更會造成自體免疫力的降低!輕則體能衰退、小病不斷,重則引發諸如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致命的文明病!

12、百病仙丹-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神奇療效
根據日本野崎醫院院長-野崎豐博士指出,經常撮取足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不僅能調理體質,維持旺盛的生理機能,還能強化免疫力與抵抗力,預防並治療各種疾病。根據日本臨床實驗證明,礦物質微量元素能有效預防腦中風、心肌梗塞、中風及各種心血管疾病!對於糖尿病、花粉症、腎臟炎、口腔炎、肝硬化、痛風、癌症等疾病更有神奇的療效!
另外,不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對於特定的疾病更有絕對性的效果!例如鉀、鎂、錳能促進心臟血管的脈動與血液流動,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鐵、銅、鑭、鍺能合成抗氧化酵素,去除體內自由基,有抗老化、抑制癌症的神效!鋅可以活化免疫細胞,傳遞正確的遺傳訊息,避免生出畸形兒!鉻、硼能降低血脂血糖,不但可以預防糖尿病,還可以減肥!鈣、磷、矽能強化牙齒與骨骼,促進生長發育!鎵,晒能治療癌症,還可以強化性機能!

13、藥補食補,不如礦物質微量元素補一補
大家都知道,吃藥可以殺菌治病,但同時也會對身體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只有補充微量元素,才能徹底擺脫文明病的威脅,真正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境界,讓自己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快樂自在的無病過一生!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八種你不知道的魚油好處


臨床實驗顯示Omega-3脂肪酸抗發炎對身體有幫助,所以一定要補充,艾多美的Omega-3脂肪酸含量非常高,癌症、憂鬱症、皮膚怪病體內發炎都需要補充,因為一般平常攝取量是不夠的!

臨床實驗如下

1.魚油跟胎兒大腦智商有關,建議懷孕開始就要補充
孕婦每天要補充3.3公克
孕婦吃魚油,孩子比較不易氣喘和過敏體質,父母雙方都是過敏體質,孕婦每天建議要補充2.3公克才夠!

2.心血管疾病
可以有效降低血脂異常,三高族、勃起障礙,都是很需要的補充品!

3.乾眼症
眼睛在分泌淚腺發炎阻塞才會有乾眼症問題,讓發炎淚腺消炎,尤其手機看太多,有眼油眼屎都需要補充來改善!

4.癌症發生率死亡率
需要定期癌症篩檢
吃保健品可以預防和讓我們延緩復發率

5.精神疾病
抽取患者腦脊髓液發現其Omega-3含量非常少。其實很多疾病是缺少很多需要的營養素導致!

6.青春痘
魚油的抗發炎特性,有助減緩痘痘的發炎問題與數量

7.類風溼性關節炎(自體免疫問題皆屬
減少這類患者對藥物的依賴

8.阿茲海默症
延緩退化問題。人腦80%由脂肪所組成

綜合上述,魚油對身體的幫助可說從頭到腳都有,不可缺少喔
魚油的種類、品質差別很大的,

你吃的是真的魚油嗎?魚油? 魚肝油? 鯊魚油? 海豹油?
魚油的時間要吃多久呢?魚油最少要吃三個月

有效劑量每天至少2公克,相當於每天要吃鮭魚70元、或是鱈魚2-300元才能吃到身體需求含量!魚油來源,海洋汙染等情形,所以補充於油也要懂得選擇
來自阿拉斯加的小型鱈魚,艾多美魚油一罐825元180顆,相當於一顆4.6元,每天食用2顆攝取700毫克EPA+DHA ,6顆吃到需求含量!

高品質原料精緻萃取工法沒有魚腥味,每一顆含量都是純全魚油不加其他植物油!
魚油服用量以自己個人健康需求做調整,今天有吃到魚就可以少吃,比較辛苦就吃六顆!

補充:
Omega-3系列脂肪酸中最常被研究有益於健康的為EPA與DHA
魚的油含量高≠魚油含量高,魚油泛指Omega-3脂肪酸
http://www.atomy.com/tw/Home/Product/ProductView?GdsCode=W00111

日本研究延緩失智方法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隨著全球人口年齡的持續增加,失智症也成了21世紀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其中有大多數的失智症患者都是罹患退化型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但美國一項於1986年開始的「修女研究」卻發現,有部分患者即使腦部已經退化,卻終其一生都沒有出現失智問題,這些人到底平常是怎麼生活的呢? 

「修女研究」是醫學史上首次發現,即使大腦已經出現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性變化,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失智的症狀。研究團隊當時分別對高齡修女進行認知能力測驗,並在他們過世後解剖他們的腦部,結果發現有1/3測驗表現較佳的女性,腦部其實沉澱了大量的類澱粉蛋白,也是被認為與阿茲海默症最為相關的毒素之一。 


字彙量多、社交生活豐富都能延緩失智 

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部的池谷裕二教授解釋,參與當年研究的修女們都有每天撰寫日記、自傳的習慣,而研究團隊在比對這些傳記的內容後發現,寫作時字彙量較豐富而非完全按照事實撰寫流水帳的人,在老後也能健康渡過晚年,反而是寫作習慣平鋪直敘、字彙量較少的人,普遍都患有重度阿茲海默症。因此他認為,隨著近代醫學的逐漸發展,已經可以肯定一般人在平日用腦越頻繁,其阿茲海默症發作的機率越低。 

池谷教授也提到,在近幾年的研究中也發現除了字彙量之外,擅長與鄰居交流甚至參加社區活動,如劇團、讀書會的女性,腦部的退化速度相對緩慢。這表示私生活越豐富、接觸的人越多都可以有效延緩阿茲海默症的進展。 

多吃魚、油,運動時聽音樂、看風景都能有效預防惡化 
日本失智症預防專家田平武教授則表示,阿茲海默症最注重的是發病前的預防,即便腦部已經開始萎縮,也不一定會馬上出現失智症狀,在發病前期如果能夠增加腦神經元互相溝通的突觸,即便腦部出現萎縮也不會出現失智症狀。 

田平武教授也建議,想要增加突觸的關鍵就在於飲食以及多工思考。飲食方面透過攝取品質良好的不飽和脂肪酸,如青背魚以及橄欖油、芝麻油等等油品,都能協助腦部製造DHA、EPA,這兩種脂肪酸不但可以抗發炎來避免大腦持續受損,也能軟化神經細胞膜來增加突觸間的傳輸效率。而多工思考則是指運動時同時聽音樂、看風景或電影等方式,讓神經接受到各式各樣的刺激就能促使神經突觸形成,如此一來就可以防範阿茲海默症的演進,保有健康良好的生活品質。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青森縣民死亡率高 生活習慣差是主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2017820 上午11:28

大家都知道日本青森縣以蘋果著稱。其實,這裡的癌症、糖尿病、中風死亡率之高也是全日本數一數二。通曉各地風俗民情的專家說,這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日本雜誌「女性自身」指出,精通日本各都道府縣居民生活習慣的專家矢野新一表示,東北地方的一大特色,就是居民喜歡鈉含量高的醬菜食品。以青森為例,當地人習慣在早上來一碗拉麵,速食麵的消費量全日本第一。它還有另一個「冠軍」頭銜,就是看電視時間長。照理說,飯後稍微走個十五分鐘,有助於抑制血糖飆升,但顯然地,當地人寧願看電視,也不想出門散步。

至於台灣人很愛造訪的北海道情況如何?文章指出,北海道是全日本吸菸率最高的地方,香菸含有超過4000種的化學物質,其中60種屬於致癌物。受到高吸菸率的影響,北海道居民死於肺癌的比率全日本第一。


肺癌死亡率最低的城市是長野縣,它也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當中,死亡率最低者。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基因改造食物有毒

基因改造食物有毒

美國正式宣布了 : 基因改造食物含有嚴重的毒素 。
 腫瘤大面積爆發與基因改造食品有關 。
緊急擴散,讓你(妳)的親友都知曉 ! 特別要注意 !

 大家到超市一定要認真看清楚  :       ⬇
 條形碼以" 8 "開頭的是基因改造食品  !  
⭕ 無論是任何食物,只要是基因改造的,千萬別買別食用 !

無論專家怎麼鼓吹基因改造食品無害,我們只要記住 :

一、美國人不吃;
二、歐盟絕對禁止;
三、中國特供食品系統嚴禁;
四、世博會嚴禁;
五、亞運會嚴禁;
六、非洲人餓死也不進口轉基因;
七、世大運會嚴禁;
八、俄證實基因改造食品使動物三代絕種

 避免吃這些假 (毒) 食物  :
 1. 紅色的牛蕃茄基因是毒蠍子
 2. 甜玉米是真正的基因改造食品 ;
 3. 紫地瓜也是基因改造食品;
甜玉米就是老美的基因改造食品,吃了好幾年的甜玉米竟然就是 .... 老外餵動物的基因改造食品 。

然而,這麼多年來,普通老百姓好些根本都不知道,還是喜歡買甜玉米吃 。
年輕的,沒成家的,沒生孩子的,一律不要吃!

當然知道這可怕的訊息宣佈後,所有的人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千萬記得:都不要再食用基因改造的食品了 。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65歲以後別做這些動作

65歲以後別做這些動作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
超過51%的老年人跌倒與爬樓梯相關。
爬樓梯每年導致2萬美國人死亡。
專家提醒:過了65歲後,這10個動作儘量不要做!
(1)、爬樓梯”
(2)、快速轉頭”
(3)、彎腰夠腳面”
(4)、站著穿褲子”
(5)、仰臥起坐”
(6)、軀幹扭轉”
(7)、倒著走路”
(8)、彎腰取重物”
(9)、猛起床”
(1)(o)、排便太用力”
★65歲後,這10個動作儘量別做 。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不要隨便電腦斷層檢查


沒事不要亂用斷層掃瞄


照一次胸腔,連續一年都病歪歪的,
三天兩頭的感冒不停,
感冒藥吃多了,腎臟病跟著來,
非必要切莫採用電腦斷層。

難得有有醫德的醫生願挺身而出,
說出事情的真相!
願所有收到這封信的朋友,
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一般健檢幾乎都少不了的電腦斷層,
輻射線劑量是X光攝影的
數十到上百倍,
對年輕女性生殖器官傷害尤其驚人。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6日炮轟,
正子攝影等健檢費用昂貴,
且全身掃瞄得承受比X
高10 倍到100倍的輻射劑量,
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
接受這種檢查。

台灣平均每年有七萬多人
被診斷為癌症,
四萬多人死於癌症,令人聞癌色變。
不少民眾對以檢查出癌症為號召,
動輒數萬元的貴族化健檢趨之若鶩,
但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非必要地使用昂貴篩檢儀器,
可能過度暴露在輻射及侵入性
檢查的風險下,對多數民眾無益!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近年各大醫學中心大力推廣
高價位包套健檢,
甚至列舉廿大癌症篩檢指標為號召。

但目前國際醫界公認具效益的
癌症篩檢項目只有:
大腸癌糞便潛血、
腸胃癌內視鏡、
子宮頸抹片、
乳房攝影、
攝護腺抗原檢驗。

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
正子攝影為例,
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
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
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
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疑點」。
為了確認,
病人又會「逛醫院」反覆檢查,
甚至要求切片,穿刺等侵入性檢查,
搞得情緒焦慮不已。
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
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
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
都常被刻意忽略。

黃達夫說…
相關研究顯示,
一千名接受正子攝影者中,
只有三人真正罹癌,
其他人不是偽陽性,就是全無徵兆。
正子攝影應用於追蹤確定罹癌者
癌細胞是否轉移,
而不應作為癌症篩檢工具!!

和信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
宋成龍說…
健檢項目應視個人特殊的家族史
或生活習慣不同,
在醫師專業評估下,
量身推荐檢查ㄚ項目。
醫院不應本末倒置,
以篩檢工具為中心,
忽略了患者的個別差異性。
健檢就是好的健檢?
實為錯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