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楊定一博士呼吸養生法

楊定一博士提倡的呼吸養生法,核心在於透過有意識地、緩慢地調整呼吸,來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達到身心平衡與療癒的功效。

以下為您介紹其主要功效與施行要點:


🧘‍♀️ 楊定一博士呼吸養生法:主要功效

楊博士強調,呼吸是少數能被意志控制,卻又自動進行的生理功能,因此成為重啟身心、調整健康的鑰匙。主要功效包括:

  • 調整自律神經系統(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 改善身心失衡: 透過延長吐氣等方式,讓副交感神經接管身體運作,使身體自然放鬆,有助於能量灌注每個細胞。

    • 減輕壓力與焦慮: 對於現代社會常見的焦慮、憂鬱、身心緊繃等狀況有很大幫助。

  • 改善慢性疾病與代謝問題:

    • 有助於調整呼吸,從代謝、心肺功能、免疫和壓力管理等層面,將整體的**協調性(諧振或同步,coherence)**找回來,對於改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腎臟病等都有益處。

  • 深層放鬆與療癒:

    • 當呼吸變得緩慢、均勻而悠長時,身心會進入代謝速率較低的狀態,有助於減少身心內耗,達到放鬆而療癒的境界。

  • 集中注意力與安定心念:

    • 察覺呼吸的習慣能輕易將紛亂的心念收攝下來,回到當下,是靜坐(靜心)的絕佳入門方法。


🌬️ 楊定一博士呼吸養生法:施行要點(諧振式呼吸為例)

楊博士推薦多種呼吸法,其中「諧振式呼吸」是重點,旨在透過特定的呼吸頻率,帶動大腦、心臟和自律神經系統的連貫性(諧振)

1. 基礎原則

  • 放鬆為首要: 所有的練習都應以放鬆為重點,避免刻意壓住呼吸或帶來不必要的緊繃。

  • 緩慢、均勻、輕鬆: 正確的呼吸應是緩慢、均勻且輕鬆地流動,不急躁、不停頓。

2. 核心技巧:諧振式呼吸

諧振式呼吸的目標是將呼吸頻率穩定在**每分鐘約 6 次(或 5 次)**的步調。

步驟動作說明時間控制目的
起始觀察自己原本的呼吸步調和上胸起伏。不計時察覺現狀,不需刻意放慢。
放慢試著將每個吸氣吐氣稍微延長。漸進式延長逐步引導身體進入放鬆節奏。
穩定保持平穩,吸氣和吐氣的時間等長。吸氣 3 秒,吐氣 3 秒達到每分鐘約 10 次呼吸。
延伸進一步延長吸氣與吐氣的時間。吸氣 4 秒,吐氣 4 秒達到每分鐘約 7.5 次呼吸。
目標達到最穩定的諧振步調。吸氣 5 秒,吐氣 5 秒穩定在每分鐘 6 次呼吸。

3. 其他重要輔助要點

  • 觀想呼吸: 靜坐入門時,建議先以「觀想呼吸」開始,光是看著氣息一進一出,就能帶來放鬆。

  • 舌抵上顎: 閉起嘴巴時,讓一部份舌頭輕輕貼住上顎即可。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帶來很大的轉變,但重點是放鬆,不需要刻意用力指向咽喉。

  • 鼻孔交替呼吸法: 是一種進階練習,能幫助平衡左右脈氣息。作法通常是以手指按住一側鼻孔,單邊吸氣,閉氣後換邊吐氣和吸氣,再閉氣,如此循環。

如果您對特定的呼吸法(如鼻孔交替呼吸法)的詳細步驟感興趣,或是想知道楊博士如何將呼吸與靜坐結合,我很樂意為您進一步查找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