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
亞斯伯格症原本是一種被歸類於「自閉症光譜」中的發展性神經差異。
在過去的診斷系統(如 DSM-IV)中,它被視為一種獨立的診斷,但在 DSM-5(2013)之後,亞斯伯格症被整合進「自閉症光譜障礙 ASD」,不再單獨診斷。
然而,亞斯伯格症這個名稱仍廣泛使用,因為它能描述 ASD 中的一個特徵群體,特別是 語言與智力正常或偏高、但社交與感覺方面有明顯差異的人群。
✨ 核心特徵
雖然現今歸屬於 ASD,但亞斯伯格症常具以下特點:
1. 社交互動上的困難
-
不容易理解別人的情緒或隱含意思
-
難以自然地建立友誼
-
在對話中可能缺乏眼神接觸、肢體語言較僵硬
-
容易被誤會冷漠、忽略社會線索(如諷刺、暗示)
2. 溝通方式較為直接或獨特
-
語言發展通常正常,但表達方式較字面、講話偏正式
-
不容易理解比喻、幽默、反諷
-
常長篇大論地講述興趣主題(infodumping)
3. 高度專注的特殊興趣
一般人稱「特殊興趣」或「強烈關注點」
例如:
-
數字、地圖、天文
-
公車班次、歷史年份
-
某項技能或科目
這些興趣有時能帶來卓越的專業能力。
4. 重複性行為或固定模式
-
喜歡固定作息與規則
-
對改變感到明顯焦慮
-
有某些儀式性行為或習慣
5. 感覺敏感/遲鈍
-
對聲音、光線、觸覺等特別敏感
-
有時也可能對疼痛不太敏感
-
人多、聲音大、燈光強的環境可能造成壓力
🌱 可能的優勢(不同個體差異很大)
許多過去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人被稱為「高功能自閉症」,許多人在某些領域發揮長才:
-
極高的專注力
-
優秀的記憶力
-
合理與系統化思考
-
在學術、工程、數理、語言、邏輯分析等領域具有天賦
-
坦率、誠實、不做作
-
創意或觀點獨特
很多科技界與研究領域的傑出人物都被認為可能具備亞斯伯格特質。
🧠 成因
目前認知:
-
是一種先天的神經發展差異
-
與大腦連結方式(神經網絡)不同有關
-
具有明顯的 遺傳因素
-
非因為教養、環境或後天造成
📘 診斷方式
由專業評估(精神科、兒童發展科、臨床心理師)進行:
-
觀察行為
-
了解成長史
-
語言、社交、人際互動評估
-
認知與感覺評估
現在正式診斷名為 自閉症光譜障礙 ASD,並評估支持需求程度。
🌈 支持方式與治療
亞斯伯格症不是病,而是大腦運作方式的差異。
支持方式包括:
-
社交技巧訓練
-
語言與溝通訓練(若有需要)
-
情緒與焦慮管理
-
生活技能訓練
-
感覺統合或感覺策略
-
給予固定規律環境與明確指示
-
學校或工作場所的調整(合理便利)
治療不是為了「消除特質」,而是協助個體更順利在社會運作。
🎯 現代觀點
越來越多人強調:
-
亞斯伯格特質是「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的一部分
-
不是缺陷,而是不同的思考與感知方式
-
需要的是理解與支持,而非被改變成典型模式
如果你想,我也可以為你整理:
✔ 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光譜的差異表
✔ 成人亞斯伯格症特徵
✔ 如何與亞斯伯格特質的孩子或朋友相處
✔ 亞斯伯格症自我檢測(非診斷)
你需要哪一部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